什么是气功 原理是什么 练习气功有什么作用

来源: 作者:买得易 2025-11-29 我要评论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11月29日,气功是什么气功,据文献考证,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的《净明宗教录》一书。从中医学角度定义气功: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心身锻炼技能。随着科学的向前发展,我们可以用现代科学的有关知识来认识气功

气功是什么

气功,据文献考证,最早见于晋代道士许逊所著的《净明宗教录》一书。从中医学角度定义气功:气功是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的心身锻炼技能。

随着科学的向前发展,我们可以用现代科学的有关知识来认识气功,这将更加深化我们对气功实质的认识。

如果从现代行为医学的角度看,气功锻炼是对一种有利于心身健康的良性行为进行学习训练,最终以条件反射方式固定下来的行为疗法。

如果从气功作用的心理生理学过程看的话,可将气功定义为:主要是通过使用自我暗示为核心的手段,促使意识进入到自我催眠状态,通过心理-生理-形态自调机制调整心身平衡,达到健身治病目的的自我锻炼方法。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壹壶聊养生"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练气功有什么用

预防保健

《黄帝内经》讲:"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这表明练气功具有预防疾病、保健强身的作用。

陶冶性情

中国传统气功强调练功要修心养性,即优化人的情绪、意志与性格等。这既是练功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也是通过气功锻炼能逐渐得到的直接效益。

开发智能

气功实践可以开发人的智能,这一点在古代气功典籍中有很多明确的论述。随着气功研究的深入,逐步证实了气功的这一作用。通过气功锻炼,能使大脑的疲劳较快地消除,使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感知觉敏锐,记忆力增强,思维能力提高,从而能提高智能水平。

延年益寿

中医认为人到老年,阴精虚衰,真元渐亏,身体各种机能都逐步减退。也有一些人因种种原因未老先衰。实践证明气功能够调动和发挥机体内在潜力,推迟或延缓衰老,防治老年智能减退,增进老年人身心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功效。

气功的特点

1、经络、穴位、气血学说是中国气功的理论基础

中国传统医学包括丰富的内容,气功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的一颗瑰丽的明珠。

经络、穴位、气血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是中国气功的理论基础。

经络、穴位、气血是非常复杂的人体现象。可以简单而形象地解释: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是气血运行的出入口。

气功健身祛病的道理在于穴位受到良性刺激,气血在经络中运行通畅。

2、中国气功体现了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合一、形神合一的整体观

中国气功强调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界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人的机体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气功重视人与自然界的动态适应。

中国气功强调人与社会的统一。社会环境对人的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气功修练强调人要适应社会。

中国气功强调形神统一。气功是一种中国特色的自我身心锻炼方法。它既可以提高人体的生理功能,又能提高人体的心理功能。气功提高人体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是同时进行的,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3、中国气功受道家、儒家、佛家和医家的影响

中国气功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吸取了道家、佛家、儒家和医家的一些理论及健身祛病的技术,逐步形成中国气功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和丰富多彩的养生技术。

4、中国气功功法丰富多彩

中国气功功法种类繁多。中国气功功法众多,表现了中国气功理论内容和技法的丰富。

以中国气功流派划分,可分为道家功、儒家功、佛家功、医家功和武术五大派别。

以练功的动静划分,可分为静、动功。一般认为太极拳就是一种动功。

以练功的姿势分,有卧功、坐功、站功与活步功。

以练功的手段分:侧重意念锻炼的意守功;侧重呼吸锻炼的呼吸功;侧重姿势锻炼的调身功。

从70年代未到现在,全国各地推行与普及的气功功法是以动功为主,并且不少是群体练功。

5、中国气功具有预防和治疗相统一的特点

修炼中国气功有病祛病,无病健身。练功祛病与练功健身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6、中国气功能够调整人内在的生理与心理功能

中国气功能够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与心理功能;能够充分调动人体生理的积极性与心理的能动性;能够充分发挥人的生理潜力与人的心理潜力。

7、中国气功对人体身心具有整体性和双向性的调节特点

中国气功,不仅对人体生理功能具有多层次的调整作用,而且对人的心理功能也有多层次的调节作用。

它既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进行调节,也可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进行调节。

中国气功既可调节人的情绪,又可调节人的情操。

中国气功既可使高血压调整到正常水平,又可使低血压调到正常水平,又可使低血压调到正常水平。既能调整便秘,又可调整腹泻。

中国气功既可把抑郁情绪调整到正常,又可把烦躁情绪调整到正常。

8、中国气功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

中国气功蕴藏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特别是蕴藏着丰富的健康心理学思想和医学心理学思想。这些宝贵的医学心理学思想,是建立与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心理学和医学心理学思想的来源之一。

中国古代诗人练气功,得到了心理体验,写成诗文。这些诗文反映了练功的心理效应。

白居易在《冬夜)诗中写道:家贫亲爱散,身病交游罢;眼前无一人,独掩村斋卧。冷落灯火暗,离披帘幕破;策策窗户前,又闻新雪下。长年渐省睡,夜半起端坐;不学坐忘心,寂寞安可过。兀然身寄世,浩然心委化;如此来四年,一千三百夜。

陆游在《秋怀十首)之一中写道:辟尘当以犀,沼缨当以水;龟堂一柱香,世念去如洗;人生天地间,太仓一秭米;哀哉不自悟,役役以至死。孰能从我游,跌坐燔柏子。夜半清磬声,悠然从定起。

9、心理因素是气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功的机制是复杂的。它是由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生化因素所组成。心理机制是气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念、情绪、暗示、认识与信心是气功心理机制的基本要素。这五个基本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练功效应的大小与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等都有关系。而心理因素是影响气功效应的大小的主导因素。情绪稳定、心平气和、对气功充满信心,坚持不懈,对气功效应有很大作用。

10、中国气功对心理功能有很大的调节与改善作用

修炼气功,不仅对人体生理功能具有调节。改善作用,而且对人的心理功能也具有调节与改善作用。气功能对人的情绪、意志、性格、智力等具有调节与改善的作用。

练气要诀

1、专心呼吸

2、轻松舒适

3、静观其变

4、顺其自然

5、自然而然

6、聚精会神

7、感生化力

气功原理

气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气功一系列特殊的方法(如吐纳、意想、导引等),来调动人体内气而达到疏经通脉,调理脏腑,增强体质,祛除病邪,美颜养形及延年益寿等功效。其关键也是气功的精髓即调动人体内气。这个内气不是呼吸之气,而是中医概念的"正气"或"真气"。《黄帝内经》中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等皆指此而言。

用现代科学语汇来说,这个"内气",应属某种生物能场。通过特殊方法以调动人体内气,是气功与体育锻炼的根本区别。体育运动没有内气的概念,只是通过肌肉运动以锻炼呼吸、循环系统,促进新陈代谢等,客观方法上也没有调动内气的可能。虽然,适当的体育运动也是强身保健之一途;但总体上,从全面性、适用性和实际效果来看,气功较之体育锻炼要优越得多。

气功的分类

按练功内容分

可分为主动气功与被动气功。主动气功是指完全靠自我练功来健身治病的。被动气功则指通过别人帮助,使自己功能状态得到调整来健身治病的一种治疗形式,被动气功亦即通常所说的"外气"治疗。

从练功体态分

可分为调意功、调身功、调心功。

从形体动静分

可以分为静功和动功两大类。

其中静功还可按姿势分为卧式、坐式、小式

动功大多采用网式和行式,也有坐着练的动功特殊情况下也可躺着练功。

从练气的功用分

养护身体功、医疗气功、防治功。

从气功渊源分

可分为医学气功、儒家气功、道教气功、佛教气功等。

从练功对人体的作用分

按摩功、导引功、养生功。

气功推荐功法

易筋经

1、韦驮献杵第一势

两臂曲肘,徐徐平举至胸前成抱球势,屈腕立掌,指头向上,掌心相对(10厘米左右距离)。此动作要求肩、肘、腕在同一平面上,合呼吸酌情做8-20 次。

(一)口诀:立身期正下,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二)动作姿势

①预备桩功:两脚平行站立,与肩等宽,双膝微屈,两臂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五指自然并拢微屈,两眼平视前方,继而放松,轻轻闭合,眼若垂帘。心平气和,神能安详,洗心涤滤,心澄貌恭。全身自上而下头颈、肩、臂、平、胸、腹、臀、大腿、小腿、脚依次放松,躯体各关节及内脏放松,做到身无紧处,心无杂念,神意内收。

继而再做内观放松,神意内收,导引气血内观泥丸,自觉头脑清新,清莹如晨露。

引气下行,内观咽喉,自觉颈项放松。

引气下行,内观小丹田,自觉心胸开阔,神清气爽。

引气下行,内观脾骨,自觉中焦温涧,胃脘舒适。

引气下行,内观下丹田,自觉命门相火温煦,无气充沛,腹内暖意融之。

引气下行,内观会阴,自觉会阴放松。

引气沿两腿内侧下行,内观涌泉,自觉无限生机自足下涌出。

②拱手当胸:两臂徐徐前手举,掌心相对与肩等宽,两臂平直,再屈肘,肘节自然向下提坠,两手慢慢内收,距胸约一拳后,两手指尖相叠,拇指轻触,掌心向内。此时要求沉肩坠时,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舌抵上腭,面带微笑。

2、韦驮献杵第二势

(一)口诀:足趾挂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二)动作姿势

①接上势,翻转掌心向下,指尖相对,在体前缓缓下接至小腹前,同时引气下导。两掌左右分开,翻转掌心朝上,缓慢上抬呈侧平举意念在无限远处。两手微高于肩,两眼平视前方,极目远眺,舌尖放下平铺,松腰松胯,两足趾抓地,似要生根之状,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排除杂念,摒弃诸缘。

3、韦驮献杵第三势

(一)口诀: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抵,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二)动作姿势

①掌托天门目上举:接上势,两臂上举,掌心相对,翻转掌心向上,十指相对,舌抵上腭,仰面观天,眼看九天之外,脚跟提起,足尖着地。

②俯掌贯气:两掌心翻转朝下,肘微屈,头正,眼平视前方,舌尖放下,两身在身前缓缓下按至小腹前,神意自九天之外收回,自头顶白会穴透入,径咽喉,脊髓至尾闾,沿两腿直达涌泉。下导时,足跟随之着地。

4、摘星换斗势

(一)口诀:双手擎天掌覆头,再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频调息,用力收回左右眸。

(二)动作姿势

①双手擎天掌覆头:右手径身体右侧缓缓向上举起,掌心朝天,五指朝左弓,松肩直臂左手臂外劳宫紧贴命门。舌抵上腭,仰面上观手背,透过手背看九天之上,身体自命门起上下双向伸展。

②俯首贯气:右掌翻转向下,生屈肘,头正,舌尖自上腭自然放下,眼平视前方或轻闭,同时"神返身中"。久练后与双手擎天连续练习时有"人在气中,气在人内",内外一气的感觉。松腰,则左掌劳宫穴发气,与上式"俯掌贯气"同,可参阅。

左手动作与右手动作相同,唯左右相反。

5、倒拽九牛尾势

(一)口诀:两腿后伸前屈,小腹运气放松,用力在于两膀,观拳须注双瞳。

(二)动作姿势

①左脚向左侧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手握拳上举,拳稍过头顶,拳心向内,屈肘。前臂与上臂所成角度略大于直角。肘不过膝,膝不过足,成半圆形,两腿观左拳。右手握拳,直肘向后伸展,拳心向后,前后两拳成绞绳状,称为螺旋颈。松肩,两肩要平而顺达。背直,塌腰收臀,胸略内含,藏气于小腹,鼻息调匀,舌尖轻抵上腭。

②导气下达两拳放松成半握拳状。舌尖自上腭放下,肩、腰放松,左手劳宫穴发气,闭目。气自天目穴遂入,依次贯穿脑髓,脊髓、两腿骨髓,直达两脚涌泉穴。

③转身向右,与前式相同,唯左右相反。

6、出爪亮翅式

(一)口诀:挺身兼怒目,握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二)动作姿势

1.握拳护腰由第一势预备桩功,上身前俯,两臂在身前松垂,两手握拳,由身前缓缓提起,置于腰间,拳心朝上。同时配合顺气,身直胸展,舌尖轻抵上腭,青少年,年轻力壮或以增强力量为目的者,提起握紧拳。

2.两拳变掌,缓缓向前推出,至终点时掌心朝前,坐腕屈指,高与肩平,两眼平视指端,延展及远。

3.松腕,虚掌,十指微屈,屈肘,两手缓缓向胸胁收回,势落海水还潮,两眼轻闭,舌尖轻抵上腭,配以缓缓吸气。

7、九鬼拔马刀势

(一)口诀:侧道弯肱,抱顶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二)动作姿势

①右手后背,掌心朝外,置于腰部。左手上举过头,屈肘贴枕部抱头,手指压拉右耳,左腋张开。同时头颈腰背拧转向左后方,眼看右足跟。舌尖轻抵上腭,稍停片刻。

②拧身复正,侧头上观。两眼延展及远。舌尖轻抵上腭,身直气静。两手沿体前缓慢下落,恢复预备桩功。动作3、4与1、2同,唯左右相反。

8、三盘落地势

(一)口诀: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各翻起,瞪睛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二)动作姿势

①同第一式预备柱功,屈腰下蹲,同时两掌分向身侧胯旁,指尖朝向左右侧方(微微偏前),虎口撑圆,眼看前方,延展及远。上虚下实,空胸实腹,松腰敛臀,气蓄小腹。要做到顶平、肩平、心平气静。练虚静功者可闭目敛神,铜钟气功即脱胎于比式,故亦可做单独桩法练之。 两腿伸直,翻掌托起,如托千斤。同时及气,舌抵上腭,眼向前平视,全身放松。

俯掌屈膝下按(恢复马步蹲按),配以呼吸,如此反复蹲起3次。年轻体装者则宜全蹲,站起进宜缓,同时握拳上提。

9、青龙探爪势

(一)口诀: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气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必谧。

(二)动作姿势

上身微俯,两手握拳,缓缓自身前提起,置于腰间,拳心朝上,同时配合吸气。舌尖轻抵上腭。右拳以拳面抵于章门穴,左拳变掌上举过头,腰身缓缓屈向左侧,使左腰充分收缩,右腰极度伸展。掌心朝下,舌尖轻抵上腭,自然呼吸,眼看左掌。

屈膝下蹲,左手翻转掌心朝上,手背离地面少许,沿地面自左方,径前方划弧至左脚外侧;右拳变掌落下,同时身体亦随之转正,两握拳。直立,左掌同时提置左章门穴。右手动作与左手动作同,唯左右相反。

10、卧虎扑食势

(一)口诀: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息息调远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直形也卫生。

(二)动作姿势

上身微俯,两手握拳,缓缓自身前提起,径腰间肘掌心朝上,身直胸展。不停,两拳顺着胸部向上伸至口手,拳心转向里,同时屈膝、屈胯、微蹲蓄势,配以深长吸气。

左脚踏前一步,顺势成左弓步,同时臂内旋变掌向前下扑伸,掌高与胸齐,眼视两手。在扑伸的同时发"哈"声吐气。不停,身体前倾,腰部平直,将胸中余气呼尽,顺势两手分按至左脚两侧。头向上略抬,两眼平视及远。极目远眺。

前两个动作要协调一致。两脚不动,起身后坐同时两手握拳,沿左腿上提。其他动作与前述之动作同。如此共扑伸3次,左脚收回,右弓步动作与左弓步同,唯左右相反。

11、打躬势

(一)口诀:两手齐持脑,垂腰直膝间,头唯探胯下,口更啮牙关,掩耳听散寒,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腰,力在肘双弯。

(二)动作姿势

两臂展直,自身侧高举过头,仰面观天,头颈正直,屈肘两手抱后脑,掌心掩耳,两肘张开,与肩平行。

上身前俯成打躬状,头部低垂,大约至两膝前方。两膝勿屈,微微呼吸,掌心掩耳。两手以指(食、中、无名指)交替轻弹后脑(风池穴附近)各36次。缓缓伸腰站直,先左侧拧腰侧转,再向右侧拧腰侧转,往返7次,两脚勿移,腰直目松,膝直不僵,舌尖自然放下,面带微笑。

在身体转至正中后,抬起脚跟,同时两手自脑后高举过头,仰掌呈擎天状,躯体充分舒展,并配合吸气。

12、掉尾势

(一)口诀: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壹志,起而顿足,21次,左右伸脑,以七为志,更坐作功,盘膝重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准备。

(二)动作姿势

两手分别自身侧高举过头。两掌相合,提顶、伸腰、展臂、提起脚跟极力高举。

脚跟落地,两脚踏实,同时两掌落至胸前。十指交叉翻转,掌心朝外,两臂也随之前伸,展直。翻掌朝下,在身前徐徐下降至裆的部位后,弯腰前俯,继续下按至地。膝不可屈,如有未达,不可勉强。下按至终点时,昂头,舌抵上腭。如此俯仰躬身重复举按3-5次。天长日久,掌可逐渐靠近地面,则腰身柔若童子。

转腰向左方,两脚不移,仅左脚步变虚,右腿变实,右膝微屈。同时两手保持交叉状态,沿地面划弧移至左脚外侧。两臂保持伸展,自左方高举转头,掌心朝上,仰面观天,拧腰180度转向右方,徐徐弯腰右方俯身,下按至右脚步外侧,如未达到,不可勉强,可继续俯仰3-5次,以后逐渐靠近地面。

最后一次下按右脚外侧时,伸舒腰身两臂随之高举过头。继之拧腰转身至正前方。两掌相合,徐徐降至胸前。两掌缓缓分开,十指相对,下按,两手分开,自然下垂于两胯旁,恢复成预备桩功势。两脚跟起落顿地3-21次。

五禽戏

1、虎戏

自然站式,俯身,两手按地,用力使身驱前耸并配合吸气,当前耸至极后稍停;然后,身躯后缩并呼气;如此3次。继而两手先左后右问前挪移,同时两脚向后退移,以极力拉伸腰身;按着抬头面朝天,再低头向前平视;最后,如虎行走般以四肢前爬7步,后退7步。

2、鹿戏

按上四肢着地势。吸气,头颈向左转,双目向左侧后视,当左转至极后梢停;呼气,头颈回转,当转至面朝地时再吸气,并继续向右转,一如前法。如此左转3次,右转2次,最后回复如起势。然后,抬左腿向后挺伸,稍停后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后伸3次,右腿2次。

3、熊戏

仰卧式,两腿屈膝拱起,两脚离床席,两手抱膝下,头颈用力向上,使肩背离开床席;略停,先以左肩侧滚洛床面,当左肩一触及床席立即复头颈用力向上,肩离床席;略停后再以右肩侧滚落,复起。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后起身,两脚着床度成蹲式,两手分按同侧脚旁;接着如熊行走般,抬左脚和右手掌离床度;当左脚、右手掌回落后即抬起右脚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驱亦随之左右摆动,片刻而止。

4、猿戏

择一牢固横竿(如单杠,门框,树叉等),略高于自身,站立手指可触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双手抓握横竿,使两肢悬空,作引体向上7次。接着先以左脚背勾住横竿,放下两手,头身随之向下倒悬;略停后换右脚如法勾竿倒县。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

5、鸟戏

自然站式。吸气时跷起左腿,两臂侧平举,扬起眉毛,鼓足气力,如鸟展翅欲飞状;呼气时,左腿回落地面,两臂回落腿侧。接着,跷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7次。然后坐下。屈右腿,两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后两手换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亦7次。最后,两臂如鸟理翅般伸缩各7次。

六字诀

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它是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1、嘘字功平肝气

嘘,读(xū)。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

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做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胁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

2、呵字功补心气

呵,读(hē)。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

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呵气功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言塞等心经疾患。

3、呼字功培脾气

呼,读(hū)。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

呼字时,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再以同样要领,。右手上托,左手下按,作第二次吐字。如此交替共做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

4、呬字功补肺气

呬,读(si)。口型:开唇叩齿,舌微顶下齿后。

呼气念呬字,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

5、吹字功补肾气

吹,读(chuī)。口型为撮口,唇出音。

呼气读吹字,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两臂自体侧提起,绕长强、肾俞向前划弧并经体前抬至锁骨平,两臂撑圆如抱球,两手指尖相对。身体下蹲,两臂随之下落,呼气尽时两手落于膝盖上部。随吸气之势慢慢站起,两臂自然下落垂于身体两侧。共做六次,调息。

吹字功可对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

6、嘻字功理三焦

嘻,读(xī)。口型为两唇微启,舌稍后缩,舌尖向下。有喜笑自得之貌。

呼气念嘻字,足四、五趾点地。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循身体两侧缓缓落下并以意引气至足四趾端。重复六次,调息。

嘻字功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

八段锦

1、两手托天理三焦

( 1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徐徐分别自左右身侧向上高举过头,十指交叉,翻转掌心极力向上托,使两臂充分伸展,不可紧张,恰似伸懒腰状。同时缓缓抬头上观,要有擎天柱地的神态,此时缓缓吸气。

( 2 )翻转掌心朝下,在身前正落至胸高时,随落随翻转掌心再朝上,微低头,眼随手运。同进配以缓缓呼气。

如此两掌上托下落,练习四至八次。另一种练习法,不同之处是每次上托时两臂徐徐自体侧上举,且同时抬起足跟,眼须平视,头极力上顶,亦不可紧张。然后两手分开,在身前俯掌下按,足跟随之下落,气随手按而缓缓下沉于丹田。如此托按 4 ~ 8 次。

这一式由动作上看,主要是四肢和躯干的伸展运动,但实际上是四肢、躯干和诸内脏器官的同时性全身运动。

此式以调理三焦为主。有关三焦的部位尚无定论,但大多数人认为 [ 上焦为胸腔主纳,中焦为腹腔主化,下焦为盆腔主泄。即上焦主呼吸,中焦主消化,下焦主排泄。它概括了人体内脏的全部。《难经·六十六难》载:"脐下肾间动气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原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原者,三焦之尊号也"。原气即是人生之命。十二经之根,通过三焦激发于五脏六腑,无处不至,它是人体活动的原动力。因而对三焦的调理,能起到防治各内脏有关诸病的作用。特别是对肠胃虚弱的人效果尤佳。上举吸气时。胸腔位置提高,增大膈肌运动。我们通过 X 光透视观察证明,它较一般深呼吸可增大一至三厘米,从而加大呼吸深度,减小内脏对心肺的挤压,有利于静脉血回流心脏,使肺的机能充分发挥,大脑清醒,解除疲劳。另外,上举吸气,使横膈下降,由于抬脚跟站立,自然使小腹内收,从而形成逆呼吸,使腹腔内脏得到充分自我按摩;呼气时上肢下落,膈肌向上松弛,腹肌亦同时松弛,此时腹压较一般深呼吸要低得多,这就改善了腹腔和盆腔内脏的血液循环。平时,人两手总是处于半握拳或握拳状态,由于双手交叉上托,使手的肌肉、骨骼、韧带等亦能得以调理。此式除充分伸展肢体和调理三焦外,对腰背痛、背肌僵硬、颈椎病、眼疾、便秘、痔疮、腿部脉管炎、扁平足等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此式还是舒胸,消食通便,固精补肾,强壮筋骨,解除疲劳等极佳方法。用以治疗预

防脉管炎时,要取高抬脚跟的作法,每次要反覆练习。

2、左右开弓似射雕

( 1 )两脚平行开立,略宽于肩,成马步站式。上体正直,两臂平屈于胸前,左臂在上,右臂在下。

( 2 )手握拳,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撑开,左手缓缓向左平推,左臂展直,同时右臂屈肘向右拉回,右拳停于右肋前,拳心朝上,如拉弓状。眼看左手。

( 3 )、( 4 )动作与( 1 )、( 2 )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各开弓 4 ~ 8 次。

这一动作重点是改善胸椎、颈部的血液循环。临床上对脑震荡引起的后遗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对上、中焦内的各脏器尤对心肺给予节律性的按摩,因而增强了心肺功能。通过扩胸伸臂、使胸肋部和肩臂部的骨骼肌肉得到锻炼和增强,有助于保持正确姿势,矫正两肩内收圆背等不良姿势。

3、调理脾胃臂单举

( 1 )左手自身前成竖掌向上高举,继而翻掌上撑,指尖向右,同时右掌心向下按,指尖朝前。

( 2 )左手俯掌在身前下落,同时引气血下行,全身随之放松,恢复自然站立。

( 3 )、( 4 )动作与( 1 )、( 2 )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手交替上举各 4 ~ 8 次。

这一动作主要作用于中焦,肢体伸展宜柔宜缓。由于两手交替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下对拔拉长,使两侧内脏和肌肉受到协调性的牵引,特别是使肝胆脾胃等脏器受到牵拉,从而促进了胃肠蠕动,增强了消化功能,长期坚持练习,对上述脏器疾病有防治作用。熟练后亦可配合呼吸,上举吸气,下落呼气。

4、五劳七伤往后瞧

( 1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或叉腰。头颈带动脊柱缓缓向左拧转,眼看后方,同时配合吸气。

( 2 )头颈带动脊柱徐徐向右转,恢复前平视。同时配合呼气,全身放松。

( 3 )、( 4 )动作与( 1 )、( 2 )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后瞧各 4 ~ 8 次。

五劳是指心、肝、脾、肺、肾,因劳逸不当,活动失调而引起的五脏受损。七伤指喜、怒、思、忧、悲、恐、惊等情绪对内脏的伤害。由于精神活动持久地过度强烈紧张,造成神经机能紊乱,气血失调,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受损。该式动作实际上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尤其是腰、头颈、眼球等的运动。由于头颈的反覆拧转运动加强了颈部肌肉的伸缩能力,改善了头颈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增强和改善其功能。此式对防治颈椎病、高血压、眼病和增强眼肌有良好的效果。练习时要精神愉快,面带笑容,乐自心田生,笑自心内,只有这样配合动作,才能起到对五劳七伤的防治。另外,此式不宜只做头颈部的拧转,要全脊柱甚至两大腿也参与拧转,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五脏的健壮,对改善静脉血的回流有更大的效果

5、摇头摆尾去心火

( 1 )马步站立,两手叉腰,缓缓呼气后拧腰向左,屈身下俯,将余气缓缓呼出。动作不停,头自左下方经体前至右下方,像小勺舀水似地引颈前伸,自右侧慢慢将头抬起,同时配以吸气;拧腰向左,身体恢复马步桩,缓缓深长呼气。同时全身放松,呼气末尾,两手同时做节律性掐腰动作数次。

( 2 )动作与( 1 )动作同,唯左右相反。

如此 (1) 、 (2) 动作交替进行各做 4 ~ 8 次。

此式动作除强调松,以解除紧张并使头脑清醒外,还必须强调静。俗谓:静以制躁。"心火"为虚火上炎,烦躁不安的症状,此虚火宜在呼气时以两手拇指做掐腰动作,引气血下降。同时进行的俯身旋转动作,亦有降伏"心火"的作用。动作要保持消遥自在,并延长呼气时间,消除交感神经的兴奋,以去"心火"。同时对腰颈关节、韧带和肌肉等亦起到一定的作用,并有助于任、督、冲三脉的运行。

6、两手攀足固肾腰

( 1 )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掌分按脐旁。

( 2 )两掌沿带脉分向后腰。

( 3 )上体缓缓前倾,两膝保持挺直,同时两掌沿尾骨、大向下按摩至脚跟。沿脚外侧按摩至脚内侧。

( 4 )上体展直,同时两 手沿两大腿内侧按摩至脐两旁。如此反覆俯仰 4 ~ 8 次。

腰是全身运动的关键部位,这一势主要运动腰部,也加强了腹部及各个内脏器官的活动,如肾、肾上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之脏"。肾是调节体液平衡的重要脏器。肾上腺是内分泌器官。与全身代谢机能有密切关系。腰又是腹腔神经节"腹脑"所在地。由于腰的节律性运动(前后俯仰),也改善了脑的血液循环,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及各个组织脏器的生理功能。长期坚持锻炼,有疏通带脉及任督二脉的作用,能强腰、壮肾、醒恼、明目,并使腰腹肌得到锻炼和加强。年老体弱者,俯身动作应逐渐加大,有较重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俯身时头不宜过低。

7、攒拳怒目增气力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成马步桩,两手握拳分置腰间,拳心朝上,两眼睁大。

( 1 )左拳向前方缓缓击出,成立拳或俯拳皆可。击拳时宜微微拧腰向右,左肩随之前顺展拳变掌臂外旋握拳抓回,呈仰拳置于腰间。

( 2 )与( 1 )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交替各击出 4 ~ 8 次。

此式动作要求两拳握紧,两脚拇趾用力抓地,舒胸直颈,聚精会神,瞪眼怒目。此式主要运动四肢、腰和眼肌。根据个人体质,爱好、年龄与目的不同,决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其作用是舒畅全身气机,增强肺气。同时使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兴奋,有利于气血运行。并有增强全身筋骨和肌肉的作用。

8、背后七颠百病消

预备姿势: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或两脚相并。

两臂自身侧上举过头,脚跟提起,同时配合吸气。两臂自身前下落,脚跟亦随之下落,并配合呼气。全身放松。 如此起落 4~8 次。

此式通过肢体导引,吸气两臂自身侧上举过头,呼气下落,同时放松全身,并将"浊气"自头向涌泉引之,排出体外。"浊气"是指所有紧张、污浊病气。古人谓之"排浊留清"或"去浊留清"。由于脚跟有节律地弹性运动,从而使椎骨之间及各个关节韧带得以锻炼,对各段椎骨的疾病和扁平足有防治作用。同时有利于脊髓液的循环和脊髓神经功能的增强,进而加强全身神经的调节作用。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买得易 买得易网 网上购物大全 双子座 巨蟹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摩羯座 双鱼座 买得易 网上购物大全 折扣信息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水瓶座 双鱼座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2-05-11 21:55:38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洗衣凝珠是什么东西 纽约禁售含有聚乙烯醇的洗衣凝珠

    洗衣凝珠是什么东西 纽约禁售含有聚乙烯醇的洗衣凝珠
    Gucci卖不好!开云集团销量下跌 开始关闭部分Gucci奥特莱斯折扣店

    Gucci卖不好!开云集团销量下跌 开始关闭部分Gucci奥特莱斯折扣店
    中国十大宜居养老城市 国内最适合居住的10个城市百强排行榜

    中国十大宜居养老城市 国内最适合居住的10个城市百强排行榜
    内地人怎么开香港银行账户银行卡需要什么资料 如何在内地开通香港银行账户

    内地人怎么开香港银行账户银行卡需要什么资料 如何在内地开通香港银行账户
    苹果认证十大热门快充充电器排行榜 精选10款快充充电器品牌产品

    苹果认证十大热门快充充电器排行榜 精选10款快充充电器品牌产品
    小孩子进电影院要买票吗 电影院小孩子一米几不用票收费标准。

    小孩子进电影院要买票吗 电影院小孩子一米几不用票收费标准。
    新华社发文章点赞支持网购“仅退款” 白嫖党最终让新华网旗舰店下架

    新华社发文章点赞支持网购“仅退款” 白嫖党最终让新华网旗舰店下架
    十大热门盲盒排行榜 精选10款盲盒品牌产品

    十大热门盲盒排行榜 精选10款盲盒品牌产品
网友点评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