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谚语降水预测
大家都知道,民间有龙多不治水的说法,传说龙王爷是管雨的神。民间认为"五龙治水"就是风调雨顺的一年,这样东南西北中都有神龙,各司其职。而龙少了就会发大水,而龙多了则会出现旱情。
而天气的变化情况如何,对农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么2020年的天气如何呢?是干旱还是水涝?
2020年第一个出现辰日是在初二,因此当年就是二龙治水,根据灶马头看年景,当年的雨水会偏多。冬至作为24节气中第一个被确定的节日,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民间还流传着很多通过冬至节气当天的冷暖、风、霜、雨、雪来预示未来天气的俗语。
冬至打霜来年旱
俗语的意思是说在冬至节气当天早上如果是有霜,也就是说当天是大晴天,那么在来年的时候雨水就比较少,很有可能会出现旱情。
冬至无雨一冬晴(皖、鲁、川)
其意思是指冬至节气当天如果不下雨,那整个冬季就会以晴天为主,降水、降雪的情况就比较少了。
一年雨水看冬至(浙)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来年雨水的多少,是在冬至节气当天就有所体现的。如果冬至节气当天降雨,那来年雨水充足。而冬至节气当天是晴天,那么来年的雨水就比较少了。
冬至西北风,来年干一春(晋)
如果冬至当天刮的是西北风,那预示着来年春季的雨水比较少。
2020谚语预测极端天气
2020年有没有极端天气"厄尔尼诺"?最新预测!国际科学家团队预测,在2020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概率又提升了,可能性达到了80%。到时候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的海面温度将大大高于正常水平。这说明什么问题,2020年的气候大变可能又会出现,虽然这个可能性不太大,但是既然预测出来了,说明气候的变化还是存在的。
一般情况来说,厄尔尼诺是隔一段时间才可能出现,不知道这次科学家预测准确没,是否会打破常规性的规律。
如果结合科学家说的,全球变暖持续增强,未来厄尔尼诺现象的强度和频率可能都会增加,那就是可能性就偏大了。
如果2020年厄尔尼诺出现,从2019年的情况大家都可以看出来,又是一个不好的情况,别说什么雨多雨少的问题,一般都是一下雨持续性的下,一天晴持续性的天晴,同时也分布不均匀,这可能就是一个基本性的规律性。
2020病虫害预测
预计2020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将偏重发生,重于2019年,累计发生面积约45亿亩次。
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重发风险高;水稻纹枯病、小麦蚜虫、二化螟、玉米螟发生范围广,为害程度重;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稻瘟病、黏虫、棉铃虫等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草地螟在东北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高密度点片。
水稻重大病虫
①稻飞虱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长河纵览"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稻飞虱是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2012年以来,经有效治理,该虫发生总体趋于平稳;2019年受境外虫源偏多影响,稻飞虱迁入虫量高,为害呈回升态势。预计2020年稻飞虱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和西南东部稻区偏重发生,其他稻区中等发生。
②二化螟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长河纵览"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近年来,二化螟在南方稻区呈明显回升态势。预计2020年二化螟在西南东北部、江南和长江中游大部稻区偏重发生,部分稻区大发生。
③水稻纹枯病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长河纵览"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上一种常发性病害,近年来发生总体平稳。预计2020年水稻纹枯病总体偏重发生,其中南方稻区大部为偏重发生,东北大部、江淮、西南南部中等发生。
小麦病虫害预测
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重发风险高;水稻纹枯病、小麦蚜虫、二化螟、玉米螟发生范围广,为害程度重;小麦条锈病、玉米大斑病、马铃薯晚疫病、稻瘟病、黏虫、棉铃虫等在部分地区偏重发生;草地螟在东北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高密度点片。
①小麦赤霉病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长河纵览"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由于气候变化,近年来重发频率上升,发生范围北抬西扩,2011-2019年平均发生面积超过7500万亩。预计2020年小麦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江淮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风险高。
②小麦条锈病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长河纵览"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大区流行性病害。经综合治理,近10年来该病发生比较平稳,年均发生面积3500万亩。据各地监测,甘肃、陕西等地秋苗发生范围广、时间早、菌量大,河南南部等地冬前已见病。预计2020年小麦条锈病总体中等发生,甘肃南部、四川沿江河流域、汉水流域、黄淮南部等麦区局部呈偏重流行态势。
③小麦蚜虫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长河纵览"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穗期蚜虫是影响小麦产量形成的重要害虫,近年来在黄淮海大部麦区呈偏重发生态势,2011-2019年平均发生面积2.35亿亩,是小麦生产上最重要的害虫。预计2020年小麦穗期蚜虫总体偏重发生,其中山东、河北局地大发生。
玉米病虫害预测
2020年是草地贪夜蛾发生危害的关键一年。秋季草地贪夜蛾为害多种植物,部分地区虫口数量较高;周边虫害发生国家多,虫源面积大;南方作物种植方式对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有利;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存在虫害越冬区。
①玉米黏虫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长河纵览"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黏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近10年平均发生面积为5700万亩,2012年三代黏虫在北方曾大发生。近年来,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玉米产区局地出现高密度点片发生。预计2020年二、三代粘虫在东北、华北、西北、黄淮、西南局部地区中等,部分地区会出现高密度集中为害。
②玉米螟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长河纵览"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玉米螟是玉米上常发的钻蛀性害虫,近年来平均发生面积为2.8亿亩,近几年冬后基数逐年下降,发生面积也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预计2020年玉米螟总体中等发生,在东北大部、黄淮和新疆局部偏重发生,其他地区偏轻发生。
③玉米大斑病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长河纵览"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玉米大斑病是一种流行性病害,近年来平均发生面积为6750万亩,发生比较普遍,局部危害重。预计2020年玉米大斑病在东北、华北、西南大部中等发生,高感品种在部分产区将偏重发生。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买得易 折扣信息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双鱼座 买得易 买得易网 网上购物大全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摩羯座 水瓶座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2-05-11 22: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