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材质的扇子比较好
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扇、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杆、蒲草等也能编强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制,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以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最为出名,并称中国的四大名扇。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温暖·生活家"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1、火画扇:始创于清代同治末年,后来工艺逐步发展,制作时选薄玻璃扇两柄,合成一柄双面扇,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火笔作画而成,清秀典丽,永不腿色,是欣赏收藏的精品。
2、檀香扇:檀香扇是用檀香木制成的各式折扇和其他形状的扇,主要使用对象为女性,亦称为文扇。檀香木,又名旃檀,白者白檀,皮腐色紫者紫檀,木质坚硬。檀香木制成檀香扇具有天然香味,用以扇风,清香四溢。
3、竹丝扇:俗称"龚扇",有灿若云锦、薄如蝉翼的美评。扇面多是桃形,形似纨扇,是用细如绢丝的竹丝精心编织而成的。它颜色嫩黄,薄而透光,绵软而细腻,恍若织锦,图案或山水人物,或花鸟虫鱼,无不惟妙惟肖,加上象牙或者牛骨做的扇柄,丝质扇坠,简直玲珑剔透,精美绝伦,被誉为巧夺天工的国宝。
4、绫绢扇:是宫扇的一种,原是贵族妇女的赏玩之物。用细洁的纱、罗、绫等制成的一种扇子。一般多圆形,故又名"团扇"。亦有腰圆、椭圆和"钟离式"等。以苏州生产的最精良。造型美,画面精。用铁丝作外框,用绢糊面,彩带沿边。以绘画、刺绣、缂丝、抽纱、烫花、通草贴花等作扇面装饰。
二、扇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1、扇子的扇骨材质有几种
扇骨一般用竹、木制作,也有象牙、兽骨、牛角、漆雕等材质。竹制的扇骨除常见的玉竹、白竹,还有棕竹、湘妃竹、佛肚竹等名贵品种。木制的有紫檀、白檀(檀香)、黄杨、桃丝、鸡翅、楠木等。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扇面书画除讲究名家挥毫外,扇骨的制作也极尽奢华,材质有紫檀、乌木、玳瑁、象牙、斑竹、兽骨等。
①竹
竹子在我国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华南、西南等地。品种繁多,约250余种。竹子具有硬度高,耐磨,柔韧性强,富有弹性,易于雕刻等特性,遂逐渐取代木制扇骨,成为制骨材质中的主流。
玉竹与油竹:均出自毛竹,且以陈竹为贵材,特别是近根部质地细密者为上。带竹青的毛竹经水磨打光等一系列加工程序后,洁净呈青白色的称玉竹,呈褐色如旧竹的称油竹。
玉竹骨的使用最为普遍,它如玉般晶莹剔透的表里尤为文人雅士所青睐。
斑竹:即"湘妃竹",因外皮生有大小疏密不等的褐色斑点而得名。另有一种梅鹿竹(梅篆竹),竹身遍布大小不一的圈点,状似兽斑。梅鹿竹较湘妃竹稀少,好的梅鹿竹更是少见。斑竹是制作扇骨的上佳材质,多用于十六档、十八档、二十档扇。一般用做大骨,偶尔用做小骨。现有在普通竹子上烙烫斑纹从冒充斑竹,可观斑纹处,凸者为真,凹者为假。
罗汉竹:也叫佛肚竹。特点是竹节相距较近,中间圆凸,犹如弥勒佛的肚子。罗汉竹不太粗,对剖后恰为两片对称的大骨材料。一般用做十六档以上的扇骨。由于罗汉竹造型奇特,别具天趣,材料又很难得,故为竹骨家族中的名品。
棕竹:也叫棕榈竹,为常绿丛生灌木,干细而坚韧。棕竹色深,皮与肉中都带有明显的深黄色条纹。棕竹骨常为素骨,简单清雅,常用于十八档以上的扇骨。棕竹较细,难寻大骨之材。浅色象牙与深色棕竹的组合,象牙大骨,棕竹小骨,黑白相映,别具一格。
②木
木制扇骨的使用虽不如竹骨普遍,但它的产生年代要远远早于竹骨。最早的木骨为松木和桧木。其后,木骨家族不断壮大,出现乌木、鸡翅木、花梨、紫檀等。
乌木:乌木产于我国广东及印尼等地,木色乌黑,富有光泽,重硬细致,纹理几不可辨。乌木是木质扇骨中最常用的材料,自明代起用于扇骨制做,俗称"黑紫檀"。乌木骨有工有素,素者居多。但清代乌木骨大多有工。乌木骨常与其他材质配合使用,如乌木大骨,玉竹小骨。乌木较少用做坤扇扇骨,较多用做直式方头的十六档以上的男扇。
鸡翅木:因生有深浅交错,状似鸡翅的天然纹理而得名。常用做十六档至二十档书画扇。与之搭配使用的多为竹骨。鸡翅木柔韧性差,易折断,在收藏时需注意保护。
黄杨木:常绿小灌木,材质坚韧细密,富有光泽,无鬃眼。黄杨木扇骨较少见,通常有雕工,一般为阳文图案或透雕。
紫檀:紫檀素有木中极品之称,木质坚硬,密度大。紫檀颜色基本为棕紫色至黑紫色,布有细小鬃眼。紫檀多用做九档、十一档、十六档、十八档男扇。因木质名贵,极少施工。紫檀还常用做聚头处的装饰。
檀香木:制作扇骨用的檀香木专指白檀。白檀质地松软,有一种强烈而持久的独特香味,不仅令人心旷神怡,还能防虫防蛀。檀香木既可用于坤扇,也被用于男扇,或工或素,有时也与其他材质配合使用。
楠木:常绿乔木,产于我国云、贵、川、湘等地。木质坚硬细腻。楠木扇骨大多有工。
③牙角
象牙:象牙色调柔和,质地细密,宜于施雕,是扇骨材质中最为名贵的。
象牙扇骨存世较多,以九寸以上的大扇为贵,犹以十六档、十八档牙骨最为收藏家看好。九档、十一档日式牙骨,因大骨较窄,档数较少,价格也相应偏低。象牙也可做小骨,为了省料,常将穿入扇面的部分易为竹子等其他材质。牙骨也常与乌木、紫檀、黑漆、棕竹搭配使用,既省材,又因颜色反差,形成素雅高贵的美感。带有精美雕工的象牙扇骨尤为珍贵。
兽骨:一般为牛骨和骆驼骨。经过漂白、磨光、上蜡等加工程序后制成的扇骨,粗看上去与象牙骨相仿,常被不识货者认作牙骨。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分辨二者的区别。象牙细腻光洁,肉眼可以观察到美丽的天然牙纹("人"字纹或网状纹)。兽骨经过磨光处理,依然不如象牙光洁,表面布满微小的砂点和鬃眼,俗称"骨眼"。此外,兽骨的比重小于象牙,掂在手中有轻、飘之感,而象牙在手中掂拭则有重压感。
玳瑁:玳瑁是一种大型海龟,产于我国黄海、东海、南海及热带、亚热带沿海。以其背甲制作的扇骨称为玳瑁骨,质似牛角,平滑光洁,有呈半透明状的褐色与淡黄色相间的花纹。玳瑁骨有一定韧度,常用做小骨,并与象牙大骨相配,雍容华贵,盛行于清代。
2、扇面材质
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称之为"障扇",是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遮阳挡风避沙之用。西汉以后,扇子才开始用来摇风取凉。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羽扇出风缓软,不入腠理。东汉时,大都改羽扇为丝、绢、绫罗之类织品,以便点缀绣画。直到今天,制作扇子扇面的材料形成了以缂丝、绫、罗、真丝、欧根纱、宣纸为主的七大面料。
①缂丝
缂(kè)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宋元以来一直是皇家御用织物之一,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和摹缂名人书画。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是常见制作团扇的材料。
②罗
运用罗绸织法使织物表面具有纱空眼的花素织物统称罗类丝绸。它是纯蚕丝织物,这样的扇面特点是面料风格雅致,质地紧密,结实,纱孔通风,透凉。
③宣纸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是中国传统造纸工艺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因唐代泾县隶属宣州管辖,故因地得名宣纸,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誉。宣纸的原材料主要是青檀,配料是稻草等农产品。宣纸按加工方法分为原纸和加工纸。按纸张洇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熟宣是采用特种再加工技术形成更多花色品种的加工宣纸,主要分蜡宣、矾宣、色宣、色矾宣等百余种。
④真丝
真丝材质一般指蚕丝,包括桑蚕丝、柞蚕丝、蓖麻蚕丝、木薯蚕丝等。真丝被称为"纤维皇后",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古往今来的人的青睐。蚕丝纤维是唯一得到实际应用的天然长丝纤维,由蚕改粘液凝固而成。蚕丝纤维因蚕的食性不同分成多种,其中有食桑叶形成的桑蚕丝纤维、食柞树叶形成的柞蚕丝纤维以及食木薯叶、马桑叶、蓖麻叶形成的其他野蚕丝纤维。桑蚕丝纤维和柞蚕丝纤维可以把长丝纤维的形态保留到集束形成的长丝纱中,其他的几种野蚕丝纤维只能被改形为短纤维用纺织加工。
⑤绫
绫扇面材质是中国传统丝织物的一类。最早的绫表面呈现叠山形斜路,"望之如冰凌之理"而故名。绫有花素之分。绫类丝绸按原料分为有纯桑蚕丝织品、合纤织品和交织品。绫类织物的地纹是各种经面斜纹组织或以经面斜纹组织为主,混用其它组织制成的花素织物,常见的绫类织物品种有花素绫、广绫、交织绫、尼棉绫等。
⑥欧根纱
欧根纱是通过将锦纶或涤纶母丝通过加弹假捻加工,而后分丝制备而成的一种毛感单丝,亦叫格林纱。质地透明或半透明的轻纱,多覆盖于缎布或丝绸上面。
本站推荐: 买得易 折扣信息 网上购物大全 买得易网 双鱼座 水瓶座 摩羯座 射手座 天蝎座 天秤座 买得易 网上购物大全 双子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水瓶座 双鱼座 买得易网 网上购物大全 折扣信息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蝎座 水瓶座 双鱼座
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2-05-11 23:32:33